黄河三角洲,是我国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“绿洲”,也是一片储量丰富的“油洲”。这块扇形土地是奔流入海的黄河,在最后一程以泥沙堆积,留给陆地的最后馈赠。
黄河三角洲,是我国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“绿洲”,也是一片储量丰富的“油洲”。这块扇形土地是奔流入海的黄河,在最后一程以泥沙堆积,留给陆地的最后馈赠。
但广阔的绿色天然湿地,在近十几年成为当地石化工厂的逐利之地,规模不断扩张。见证了“湿地化工厂”从无到有的东营市民、胜利油区职工和临海渔民,只能无奈地承受着黑色化工吞噬绿色湿地的环境生态之殇。
产业区与保护区一路之隔
63岁的老汉苏清追悔莫及,12月4日,一个不注意,五只羊喝了东营港石化产业区小河沟的水,当晚全死了,其中四只还怀着羊羔。
这里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一路之隔,朝阳透过灰蒙蒙的层叠悬浮颗粒,穿过四周高耸林立的白色石化原料罐,落在苏清放羊的这一小块芦苇地里。
苏清早就留意到,靠近石化厂和生物制药厂的小水沟,水都变得暗红,工厂装原料的罐子倒放在草地上,草都枯萎了。这次轮到自己的羊遭殃。
苏清雇了小摩的,拉上母羊,去找水沟旁边的某生物科技公司要说法。这是一家年产30万吨丙烯酰胺的企业,用于树脂合成、粘合剂、油漆和造纸等行业的化工原料丙烯酰胺对人和动物都有毒性,而水体,是最重要的被污染区域。
公司的办公人员没有多说,赔给苏清7000元。
“以前路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湿地,只不过路西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路东边被划在了保护区外,这些年被施工成了一个逐渐兴起的石化园区。”仙河当地环保志愿者李洁介绍说。
从地图上看,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南北两块不相连的区域。其中南部为黄河现行入海口的两侧,北部为1976年以前黄河刁口河流入海口的两侧,设有一千二管理站。
“十一五”以来,黄河三角洲一直是山东省的重点开发区域,东营市在2006年4月成立东营港经济开发区,将之确定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龙头和优先发展区;按照规划,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起步区102平方公里,规划控制区232平方公里,远景发展区466平方公里,主要发展生态化工、清洁能源、现代物流和船舶配件制造四大产业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游金地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